DB14∕T 1206-2024 乡村景观绿化技术规范(山西省)

ID

48A79972895F46A8A0C4C2E45737E023

文件大小(MB)

0.54

页数:

29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ICSICS,65.020.01 65.020.01,CCS CCS CCS,B 64 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14/T 1206—2024,代替 DB14/T 1206-2016,乡村景观绿化技术规范,2024 - 09 - 20发布,2024 - 12- 20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14/T 1206—2024,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 1,4 总则 .. 1,5 绿化类型及指标 绿化类型及指标 绿化类型及指标 绿化类型及指标 ...1,6 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 ...2,7 施工与养护 施工与养护 施工与养护 .. 3,8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 ...3,附录 A(规范性) (规范性) (规范性) 乡村绿地类型 乡村绿地类型 乡村绿地类型 ..5,附录 B(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乡村景观绿 乡村景观绿 乡村景观绿 化植物选择 化植物选择 化植物选择 . 6,附录 C(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绿地设计模式 绿地设计模式 绿地设计模式 .21,附录 D(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常用植物材料分类 常用植物材料分类 常用植物材料分类 常用植物材料分类 . 25,DB14/T 1206—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0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翟瑜、张慧君、孙敬军、杨虎义、高博、赵媛媛、任达、李军芳、徐瑢、陈天成、陈思、刘晔、李文苑、韩丽君、郝向春、高洁、韩小林,本文件代替DB14/T 1206-2016《乡村景观绿化技术规范》,与DB14/T 1206-2016相比,除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CJJ75”“DB14/T 627”(见2016年版的2);,b)删除了术语和定义“3.1乡村景观”“3.2景观绿化”(见2016年版的3);,c)增加了乡村景观绿化植物选择(见附录B);,d)更改了总则的要求(见4,2016年版的4);,e) 更改了绿化覆盖率指标(见5.2,2016年版的5.2.1);,f) 更改了服务半径指标(见6.1.2,2016年版的6.1.2);,g)更改了附录顺序编号(见附录C、附录D,2016版附录B、附录C),本文件于201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14/T 1206-2016同时废止,DB14/T 1206—2024,1,乡村景观绿化技术规范 乡村景观绿化技术规范 乡村景观绿化技术规范 乡村景观绿化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乡村景观绿化的总则、绿化类型及指标、绿化设计、施工与管护和档案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乡村景观绿化,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CJJ 8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总则,4.1 保护优先,突出特色,保护乡村自然人文景观,统筹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坚守耕地红线;在保留乡村风貌的同时,突出本地特色,4.2 尊重自然,科学布局,按照村庄生态格局,顺应地势,统筹生态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4.3 以人为本,节俭务实,尊重群众意愿和风俗习惯,优先选择乡土树种,5 绿化类型及指标,5.1 绿化类型,主要包括公园、道路、景观、庭院、单位、闲散地等6种绿化类型。绿化类型具体划分按照附录A的规定执行,5.2 绿化指标,绿化覆盖率山区村≥80%、丘陵村≥50%、平原村≥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5 m2,DB14/T 1206—2024,2,6 绿化设计,6.1 公园绿化,6.1.1 广场,以乡土乔木树种为主,突出美化、香化。乔灌木树种宜占绿地面积≥70%,铺装面积应≤40%;兼顾村民健身、娱乐、休憩、避险、集散等功能,6.1.2 小游园,根据地形和居住人口,按服务半径≤500 m、人均面积≥5 m2 确定公园数量和面积。绿化形式应因地制宜配置花坛、花境、花架等园林小品,科学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以乡土植物为主,突出本地特色,6.2 道路绿化,6.2.1 进村道路,进村道路两侧宜布置带状绿地,道路两侧栽植1行~2行高大乔木、1行~2行花灌木。植物选择见表B.1,设计模式见表C.1,6.2.2 街巷,选择观赏性强、抗污染、滞尘降噪、吸纳有害气体的植物。绿化措施与建筑形式、风格相协调,结合街道两侧沿街墙体,适当配置立体绿化。植物选择见表B.2,设计模式见表C.1,6.3 景观绿化,6.3.1 近山,布局上随地就势进行针阔、乔灌、花草团块状混交。地势低洼、土层深厚的地段栽植高大阔叶乔木,阴凉湿润的地段栽植松类,干旱阳坡栽植柏树类,沟边种植花灌木,高岗地种植花草,植物选择见表 B.3;造林、抚育设计按照GB/T 15776的规定执行,6.3.2 风景林,根据环境特点营建兼具生态……

……